您好,欢迎访问检索宝官网,检索宝,保检索!

公众号

小程序

返回顶部

首页 最新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正文

一文详解ESI高被引论文评选规则!关于高被引论文,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3/02/07 00:00:00来源:检索宝技术开发部

近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一期的ESI高被引论文阈值情况。那么关于“高被引论文”一词,相信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也都不同程度的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但是每次在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我的论文达到了阈值没有成为高被引?我的论文距离高被引论文有多少差距?成为高被引论文都有哪些条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全面的、系统的讲一讲“高被引论文的规则”。

 

 小提示:

由于本期我们是相对系统性的讲解,所以无法避免的会提到一些定义类的知识点,请大家耐心看完


一、什么是ESI高被引论文

ESI基本科学指标

ESI基本科学指标,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近10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期刊、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


二、成为高被引论文需要具备的条件


从文章作者本身的要求来看


(1)该论文必须是发表在SCIE,SSCI数据库中的文章

(2)文章当中的文献类型必须是Article和Review


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点要求,才具备入选高倍引论文的资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论文就可以入选高被引了,那么还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这里我们补充一些小知识:


高被引论文是,统计某一ESI学科近十年发表的论文。按照同一年同一个ESI学科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

图片

近期高被引论文阈值更新时间


那么重点来了,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成为高被引论?下面小编用举例子的方式来给大家详细的展开的交流一下:


首先我们从时间要求上来看,规则划定的是只评选近十年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就只能以现阶段的时间为基础往前十年,在这个区间内才符合评选范围。如,以本次1月份更新为基准,那么文章出版时间必须在2022年10月31日之前(如同时存在正式出版时间和在线发表时间,则以在线发表时间为准)。


图片


如图显示,该文章的出版时间2022年,但是因为本篇文章有在线发表时间2020年,所以本篇以在线发表时间为准。本文章以2020年阈值计算,本期2020年计算机学科阈值为76,该文章被引62次,因此没有入选高被引论文。


其次,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必要条件,就是对施引文章的要求


(1)施引文章必须是发表在SCIE,AHCI,SSCI数据库中的文章

(2)文章当中的文献类型必须是Article和Review

(3)施引文章必须在本次更新数据前两个月左右检索,如,依旧以本次1月更新为例,文章本身和施引文章出版日期都要在2022年10月31日前且被Web of Science收录。




文章本身和施引文章都满足入选高被引条件,但是由于文章本身是2022年12月份出版,不满足本期1月份更新统计时间范围,因此没有入选高被引。






如上图显示,文章本身满足条件且被引次数超过了阈值,但是17次被引中,有8次出版日期是在2022年10月31日之后的,本期更新(2023年1月份更新)在统计范围内的只有9次引用,本期阈值为10,因此没有入选高被引论文.


三、我的论文与高被引论文的差距


通过小编的调查及访问,了解到了一些大家都存在过的疑问,本次小编着重为大家详细的解答以下呼声最高的三点问题:


(1)具体被引多少次才会成为高被引论文呢?

(2)我的论文与高被引论文的差距又有多少呢?

(3)怎样缩小这一差距,并入围ESI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知识点:高被引论文阈值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近十年,某一ESI学科被引次数排在前1%的论文的最低被引次数。


那么直接上步骤:

第一步如图,以学科为横坐标,年份为纵坐标,焦点就是某学科在某年的高被引论文阈值情况(小编会为大家及时准确提供每次高被引阈值更新情况,并为大家预测下一期各学科阈值情况,请大家多多关注(230301农业科学)独家!ESI高被引阈值小编预测版,轻松拿捏阈值起伏



图片

第二步:进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自己的论文,如图


(1)点击标题

图片


(2)输入文章标题




(3)结果




综合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1)当前文章引文次数:9

(2)查询期刊所属ESI学科:材料科学

(3)由发表年限找到学科阈值:10

(4)对比阈值差距:-1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清晰的看到这篇文章距离高被引论文的差距,结果是仅差1次引用遗憾没有入选的。那么我们结合本篇提到的所有问题,以该文章总结分析一下:

1.该文章本身和施引文章都满足“收录在SCIE,SSCI数据库中”。

2.该文章本身和施引文章都满足“文献类型必须是Article和Review”。

3.该文章的出版时间满足ESI数据更新前,统计时间范围。

4.该文章的引用次数未达到本次更新的高被引阈值标准,仅差1次。


相信大家通过举例,已经完全掌握了所有关于高被引论文的要点。那么现在,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缩小差距,并成为高被引论文。


唯有提高论文引用次数,提高论文质量,提升论文影响力和竞争力。


但是,小编也还是为大家整理了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自我发展方面:


1.寻求合作。重视国际合作,寻找契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合作,拓展自身研究视野,提升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

2. 提升个人知名度。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建设好的教师主页以及开创个人博客,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自己,推广研究成果。


学术发展方面:


1.选择性投稿。梳理高质量的期刊列表,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发表论文

2.关注每期高被引论文结果。时刻了解论文距离高被引的差距,并学习高被引论文的优点,缩小差距。

3.关注ESI各学科的研究前沿。与时俱进,掌握前沿资讯和研究新成果提升自身学术修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高被引。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学术咨询

热线:0371-58613158

邮箱:info@jiansuobao.net

网址:www.jiansuobao.net

检索宝微信公众号

SCI查询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