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小程序

返回顶部



中间宿主可能是穿山甲?专家详解来了!
发布时间:2020/2/7 12:46:59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2月7日上午11点,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潜在中间宿主。 该校教授肖立华在发布会上介绍: 研究人员对来自多份野生动物的1000多个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分析,锁定了潜在的动物。进而,我们对动物样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动物阳性率达到70%。我们也对病毒进行形态学鉴定。另外也对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证明穿山甲是潜在中间宿主。 结果发现,穿山甲有β冠状病毒的序列,对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与人来源的冠状病毒亲缘性是高度相似的。另外,我们也观察到了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自然感染的穿山甲在组织上也有病变。 我们的发现是首次表明,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结果有利于阻断病毒动物源,避免病原长期传播。当然也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 2月7日凌晨,该校在官方微信推送了这一消息。 新冠病毒或并非源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型冠状病毒究竟从哪里来,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1月23日晚,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指出,通过环境样本检测,工作人员已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获取到病毒基因组并从中分离出病毒,病源来自野生动物的证据确凿。 不过,在这一地点获得的样本在病毒传播中的地位尚未确认。据2月4日《科学》网站报道,科研人员仍未弄清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发挥的作用,只能确定其在早期疫情中“推波助澜”。 研究推测蝙蝠为自然宿主 前一阶段,科学家围绕2019-nCoV的自然宿主展开了多项研究,但从公开报道来看,有关中间宿主的信息尚未获得突破。 1月23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在bioRxiv上率先发表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结果指出,与此前在云南中菊头蝠上检测到的蝙蝠冠状病毒RaTG13相比较,2019-nCoV在整个基因组中与其有96.2%的一致性,与SARS冠状病毒有79.5%的一致性,两者相距1100个核苷酸。 专家的共识是,这一差异意味着,2019-nCoV从蝙蝠到人之间可能还存在1个或多个中间宿主。 在此之前,据《自然》杂志报道,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也指出: nCoV-2019是一种哺乳动物病毒,哺乳动物最有可能成为病毒传播者。2017年,他曾与石正丽等人合作展开SARS研究,在云南找到了相关病毒。 同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研究员李轩等人发布的研究显示: nCoV-2019和SARS都是病毒亚组β冠状病毒的一部分,可寄生和感染高等动物,两种病毒的共同祖先与病毒HKU9-1类似。研究团队推测,nCoV-2019自然宿主为蝙蝠。 蛇会是中间宿主吗? 也有研究者指出,病毒宿主可能是蛇。1月22日,来自北大医学院的姬伟和广西中医药大学、宁波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合作者在线发表研究,指出蛇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不过,该结论受到该领域一些专家质疑。 上述研究作者之一、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兴广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需要再一次特别强调的是,这不是最终的结论,至于武汉肺炎病毒真正的野生动物来源宿主的确切结果,仍需要全体相关科研人员的继续努力。 |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 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中科院召开系列科技合作座谈会 研究部署“十三五”重点合作任务 签署新一轮院地合作协议
-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 “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 我的论文为什么不是高被引论文?
- 博士生网上找人发表论文被骗2.5万 警方提醒:多问、多比、多思,防范“论文类”诈骗
- 薛其坤:在挑战高温超导“百年难题”中守正创新
- 教育部公示第九届国家督学拟聘人选
- 德科学家首次发现血管“生长开关” 《细胞》:有助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治疗新药的开发
- 媒体盘点李克强在清华北大的20句话
- 用10年研究填补70年学术空白,他们在学界留下中国标签
- 《自然》:新型抗癌药物可阻断特定基因变异 专家称此成果堪与发现青霉素相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