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返回顶部
慎重!论文被拒3次,下一步棋怎么走?
发布时间:2023/08/28 00:00:00来源:检索宝数据开发部
是继续修改再投,还是干脆放弃并重写一篇?也许看过本文后你就会明白……
“被拒稿是常态”背后的复杂因素
冷静几天后,再回头更仔细地读一遍拒稿信。首先应注意期刊给出的拒稿原因。一篇文章被拒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原因实际上与研究或写作的质量无关。确定文章被拒的原因是决定接下来做什么的第一步。
解释说这篇论文“存在不恰当的主题问题”或是“超出了期刊收录范围”。这样的论文被拒完全是因为与期刊的要求不符合,而与论文本身的质量没有任何关系。
图片来源于微博,下同。
因此,也许你是投稿期刊的“选择”出了问题,才导致接二连三的碰壁。
审稿意见会有一大堆,但是在改稿的时候没能对照批注全部修改到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收到的审稿意见比较含糊;例如:提出你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某些方面、研究结论的深度有所欠缺,但是并未具体在文中指明。
想必大家也知道,有的期刊很在意自己的声望、同行排名,而这些需要靠“被引率、影响因子”等指标来体现,再往上一层,就会涉及到“大佬的文章更受欢迎,更容易被收录”这个现实问题。
如果你是自己独作,或者说自己一作、导师二作,那么就要考虑一下目标期刊会不会有“作者歧视”这样的嫌疑。
如何修改
对照原文,重新检查有没有完全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进行全文组织。很可能编辑没有给到这方面的意见,但是不能证明论文就是“没问题”了,或许下次就被细心的审稿人发现,再栽跟头。
这就是针对审稿人和编辑的审稿意见进行修改了,之前投了很多次稿应该也收到了很多的审稿意见,不妨把这些审稿意见都分析一下,找出共性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修改,这样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文章的档次。
审稿人对语言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要使论文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就不得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
关于修改再投的一系列问题
两个途径:
在拿到论文“拒稿意见”后对论文进行修改前,首先应该进行“评估”(审稿人的意见我赞不赞成?有没有确实指出我的问题?如果不赞成,是不是有误解我原文中的意思?)
审稿意见往往会有很多个,或者是很多人的不同审稿意见,要善于甄别,提取有用的信息,不可全盘照搬不误、也不可疏忽大意。
要改!!
很多人觉得“可改可不改”的就是无关紧要的,这在审稿人眼中往往也不能容忍。
一般这类问题是在自己进行后期校阅中所发现的,之前并未被审稿人指出,但是你不能保证在下次的审稿中就不被重视或者发现。
比如:要求“作者介绍”的格式、内容顺序;对某个论点的论证需要多补充一两个案例;论文中的某两个小节的顺序稍作调整;再补充几条“近三年”的参考文献。
重写一篇
重写,其实包括“换题(方向),换研究方法,找新的论据,得出新的更有说服力的结果、结论”这个几个方面。在进行重写时,依然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自己减少工作量、减少问题点、提高论文质量。
选定目标期刊再开始撰稿。
不仅要选定目标期刊,还要把该期刊近年来发表的与你即将开展的研究方向相近的论文下载下来进行分析。
重点关注:论文结构、段落组织、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案例数量/样本量、图表的绘制风格、结论的阐述(结论位置会在“文中”而不是通常的“文末”)。
选定期刊并严格按照期刊要求进行撰写,不仅节省“排版”的时间,还能“投其所好”。
成稿后进行自检。
自检的关键在于参考之前的论文在投稿过程中收到的“审稿意见”,往往“犯过的错”还会“再犯”,是因为这是你长期积累下来的写作习惯(行文逻辑、术语措辞等),多次自检,才可能避免很多问题不经意间再次出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科研岛、微博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万分感谢。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相关推荐